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办学层次、办学环境的变化,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师德师风 高职教育 内涵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进入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最关键的是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的高素质首先体现在是否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水平,师德师风建设实际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
师德师风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珍重和爱护,对学术和专业技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师德师风不空泛、抽象,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准、工作态度等密切相关,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等各项具体工作中。
一、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乃至工作态度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无法代替的。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最优质最有效塑造学生人格的教育资源,往往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否赢得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学校形象由包含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形象也是生产力。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历史赋予高职院校的责任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之光”,亦是“社会道德的灵魂”,可以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一)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及专业技能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应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二)有利于建设高素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造就一支具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观念、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精湛专业技能、严格组织纪律和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发展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重大作用。
(三)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高,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观念,公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技、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推进以德治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地,师德师风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广大教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也是以德治国的需要。教师要影响和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诱惑,坚定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努力成为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有利于形成特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校风和学风的好转,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必然会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好转,同时关系到学校教育形象和声誉。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师德师风抓起,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多方下力抓师德师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一)强化理论学习,铸就师德师魂。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师德师风必然建筑在过硬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基础上。高职院校要发挥基层单位作用,通过各级党组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有意识地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
(二)鼓励教师“自育”,提高教研水平。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同时学院广泛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出外培训、进修、下企业锻炼的机会,让教师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三)施行人性管理,统筹教学环节。注重统筹兼顾,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本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工作中去;注重人性化管理,引导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用丰硕成果促进教育改革。
(四)注重言传身教,争做育人楷模。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立德树人”这个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落到实处。教师的言行举止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滋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学院通过“评优评先”“名师推选”,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要通过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影响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五)加强团结协作,倡导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教育繁荣,增添教育活力;合作凝聚力量,汇集智慧,振奋精神。但教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妥善处理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可以说,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选择教育就意味着奉献,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行为,提高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总之,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凑效;需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才能见成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个言语朴实,文学优美,思想精辟,涵义深刻,让人喜爱的校训,对所有的教育,尤其对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既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彩莲.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2]马树超,郭扬,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艳玲.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J]中国教育学刊,2011,(2).